香港本地地產股顯著受壓,長實集團、新鴻基地產、恆基地產、新世界發展及信和置業,周一收市單日分別跌9%、10%、13%、12%和5%不等,「五大地產家族」單日市值合共蒸發逾830多億港元。
越南政府相當重視農業方面的拓展,當地也願意投入很多資源來學習。性格 由於政經發展、殖民文化的差異,越南南北部的人性格普遍也不大相同。
對越南文化的誤解 陳凰鳳表示,目前越南仍受父權社會影響,保存著男人至上、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在職場上女性還是以家庭為重,不過多數台商都誤以為越南是母系社會,以至於在管理上認為女性工作能力較強,應將提拔女人,但多數女性仍以家庭為重,使台商在管理上容易遇到困難。以下分為三點論述: 口音 雖然全國統一使用越南語,但不可避免的,南北多少都會有口音差異,這也是台灣企業拓展越南不同區域需要注意的撇除可能因政府宣傳還不到位,若先細究九月消費增加最多的品項,仍然為醫療健康保健品、家用食品、包裝食品這三大重要類別。也許是因為每個人對風險觀念的建構方式不同,此外,民眾對疫情的態度仍舊充分受到短期、波動性的新聞事件所牽動影響。而一旦疫情較緩,投資股票是在這充滿變動性的時代中,民眾相繼進入、期待能有高風險報酬的重要理財工具。
這也許透露出台灣民眾對疫情變動的感受力極高,常隨之及時呼應。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與病毒共存,建立如跑馬拉松那樣的韌性與適時補給,「馬拉松」除了是一項比喻,也是對今後如何能讓民眾建立消費慣性的重要思考關鍵。不過,經濟部在判決發布後,第一時間就表示「不影響亞泥採礦」,仍企圖採取無限制採礦展延的政策,讓原住民諮商同意權淪為「補程序」,有失行政部門中立立場。
另外雖然亞泥說有在和部落溝通,但實際上並沒有遵守國際上對諮商同意的「事先、自由、知情、同意」四大原則,黃靖庭表示,亞泥不能把諮商同意當成只是要補跑程序。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李秉芳 田明正也表示,除了長年土地遭侵佔的爭議未解,2018年蔡英文總統親自主持的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行政院林萬億政委、原住民族委員會、經濟部礦務局主導下的「三方會談」,決議要做的「過去土地流失的真相調查、攸關居住安全的礦區地質調查、攸關部落未來的礦場轉型與部落永續發展計畫」,都三年過去了還沒有一個結果,政府應該盡快公佈土地歷史真相調查報告、礦區地質安全調查結果。黃靖庭表示,亞泥新城山礦場不需停工的現狀,也凸顯《礦業法》第13條規定「採礦權者只要提出展限申請,礦業權就視為存續」是非常不合理的。除了要處理目前被擱置在一讀的《礦業法》外,也應該將原住民族保留地的法律位階提升
經濟部表示,雖然今年燃料上漲,不僅國際原油價格逐漸反彈上漲,煤價亦有上漲現象,但考量自5月本土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國內經濟呈現外熱內冷,截至目前商業因營業額衰退超過50%而申請紓困的22萬個案件中,有五成企業營業額衰退八成以上,顯見此次疫情對商業造成的嚴重影響,社會處在逐漸復甦狀態,此時應以照顧民生、穩定物價為優先,審議會議決本次電價不調整。電價雖不調整,但經濟部說明,因應再生能源發展帶來之夜尖峰課題,以及氣候變遷造成5月高溫,電力系統之需求面管理須作相對應之調整,將自明年開始針對2.5萬戶高壓用戶實施提前納入夏月電價,調整後的夏月電價實施時間從原先的6月至9月,改為5月16日至9月30日。
經濟部今(23)日召開今年第2次電價費率審議會議,拍板今年10月到明年4月電價將不調整,維持平均電價2.6253元/度,這也是自2018年調整電價以來連續7次的「凍漲」,創下國內電價最長的凍漲紀錄。國內最近一次漲電價是在2018年4月,平均電價調整3%,不過當時僅調漲住宅500度以上與小商家1500百度以上用戶電價,約影響200多萬戶、占比約15%。因應再生能源發展,供電尖峰時段會從日尖峰調整到夜尖峰,台電公司將於今年10月推出時間帶自由選擇方案,如夏月尖峰電價時間有2種選擇,原方案的白天10:00~12:00、13:00~17:00及新方案的夜間16:00-22:00,讓用戶自由選用,將試辦1年,搭配用戶電費保護,正式實施前須經電價審議會決議。我國電價調整為1年檢討2次,分別在4月及10月進行,明定電價調幅最高3%之限制。
知情官員表示,雖然今年上半年燃料成本上升,台電今年1至7月仍賺257億,目前電價平穩準備金也還有244億元電價雖不調整,但經濟部說明,因應再生能源發展帶來之夜尖峰課題,以及氣候變遷造成5月高溫,電力系統之需求面管理須作相對應之調整,將自明年開始針對2.5萬戶高壓用戶實施提前納入夏月電價,調整後的夏月電價實施時間從原先的6月至9月,改為5月16日至9月30日。知情官員表示,雖然今年上半年燃料成本上升,台電今年1至7月仍賺257億,目前電價平穩準備金也還有244億元。國內最近一次漲電價是在2018年4月,平均電價調整3%,不過當時僅調漲住宅500度以上與小商家1500百度以上用戶電價,約影響200多萬戶、占比約15%。
經濟部今(23)日召開今年第2次電價費率審議會議,拍板今年10月到明年4月電價將不調整,維持平均電價2.6253元/度,這也是自2018年調整電價以來連續7次的「凍漲」,創下國內電價最長的凍漲紀錄。因應再生能源發展,供電尖峰時段會從日尖峰調整到夜尖峰,台電公司將於今年10月推出時間帶自由選擇方案,如夏月尖峰電價時間有2種選擇,原方案的白天10:00~12:00、13:00~17:00及新方案的夜間16:00-22:00,讓用戶自由選用,將試辦1年,搭配用戶電費保護,正式實施前須經電價審議會決議。
我國電價調整為1年檢討2次,分別在4月及10月進行,明定電價調幅最高3%之限制。經濟部表示,雖然今年燃料上漲,不僅國際原油價格逐漸反彈上漲,煤價亦有上漲現象,但考量自5月本土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國內經濟呈現外熱內冷,截至目前商業因營業額衰退超過50%而申請紓困的22萬個案件中,有五成企業營業額衰退八成以上,顯見此次疫情對商業造成的嚴重影響,社會處在逐漸復甦狀態,此時應以照顧民生、穩定物價為優先,審議會議決本次電價不調整
另外農委會也提到會投入10億元經費拓展內銷與外銷,降低市場衝擊。甚至2016到2018這三年,輸出至中國的數量佔了99%的蓮霧出口量。而跟蓮霧不同,近兩年台灣的釋迦總產量,約四分之一會輸出到中國。2021年從台灣出口外銷到中國的鳳梨、蓮霧與釋迦,接連被中國以檢驗出有害生物(介殼蟲)為由,突然宣布禁止輸入中國。對釋迦的影響 台灣輸出到中國的釋迦數量,是在2013年開始快速增加,當年輸出量達8815.59公噸,近三年則都達1萬3000公噸以上。台灣釋迦每年輸出中國的數量佔總產量的比例,從2011年的2.08%,到2020年已經倍增的24.43%。
不過從台灣蓮霧總產量來看,輸出至中國的數量佔比不高,從2011年的0.43%上升到2020年的8.79%,也就是說目前大約十分之一的蓮霧產量會外銷中國。另外從瑞士傳來消息,瑞士台灣商會正計畫進口台灣蓮霧到瑞士。
從比例來看,自2008年之後,每年台灣出口的蓮霧數量,90%以上都輸出到中國。但目前的除蟲方式在蓮霧與釋迦上效果不佳,所以目前不容易改賣到日本。
鳳梨轉銷其他國家 以蓮霧跟釋迦輸出中國的數量比例來看,中國禁止進口確實會衝擊,而農委會已提出將投入經費拓展內銷與外銷。雖然沒有達到去年同期輸入中國的量,但已經填補了六七成左右。
而在2月時,中國禁止台灣鳳梨輸入後,農委會也提出會推廣行銷其他國家的措施,目前成效如何呢? 從過去的資料來看,每年3-5月是鳳梨出口最多的時期,以去年來看,同期每個月會外銷中國1萬公噸左右。所以中國禁止台灣釋迦進口,對釋迦出口與總產量都有想當大的影響。不論如何,藉由現在被中國禁止輸入的機會,若能開發出其他國家的進口機會,對未來台灣水果出口仍是有幫助,而且能減低出口貿易過分傾向一個國家的危險。所以中國禁止輸入蓮霧,會對蓮霧出口影響巨大,但對總產量影響相對較小。
目前也有人認爲蓮霧與釋迦應該也可以循鳳梨的方式,可以改賣到日本。但是,由於因為台灣是東方果實蠅的疫區,而日本是非疫區,所以輸入的水果需要先除蟲。
對於中國無預警暫停輸入的做法,農委會主委表示,中國未提出任何科學根據證明就片面宣布禁止,將會向WTO(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提出訴訟另外農委會也提到會投入10億元經費拓展內銷與外銷,降低市場衝擊。
對釋迦的影響 台灣輸出到中國的釋迦數量,是在2013年開始快速增加,當年輸出量達8815.59公噸,近三年則都達1萬3000公噸以上。不過從台灣蓮霧總產量來看,輸出至中國的數量佔比不高,從2011年的0.43%上升到2020年的8.79%,也就是說目前大約十分之一的蓮霧產量會外銷中國。
但是,由於因為台灣是東方果實蠅的疫區,而日本是非疫區,所以輸入的水果需要先除蟲。甚至2016到2018這三年,輸出至中國的數量佔了99%的蓮霧出口量。從比例來看,自2008年之後,每年台灣出口的蓮霧數量,90%以上都輸出到中國。鳳梨轉銷其他國家 以蓮霧跟釋迦輸出中國的數量比例來看,中國禁止進口確實會衝擊,而農委會已提出將投入經費拓展內銷與外銷。
所以中國禁止台灣釋迦進口,對釋迦出口與總產量都有想當大的影響。另外從瑞士傳來消息,瑞士台灣商會正計畫進口台灣蓮霧到瑞士。
對於中國無預警暫停輸入的做法,農委會主委表示,中國未提出任何科學根據證明就片面宣布禁止,將會向WTO(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提出訴訟。台灣釋迦每年輸出中國的數量佔總產量的比例,從2011年的2.08%,到2020年已經倍增的24.43%。
所以中國禁止輸入蓮霧,會對蓮霧出口影響巨大,但對總產量影響相對較小。雖然沒有達到去年同期輸入中國的量,但已經填補了六七成左右。